調音台通用技巧-延時效果器Feedback反饋控製原理
延時效果器當中的delay是最為基礎的設定參數,通常也是調整延時效果器的第一步。
延時效果器在本質上就是將輸入信號進行複製,然後按照一定的設定規則去,在間隔原信號一定的時間之後,延遲重現該信號(延時信號與原始信號可以按照需要,在重現時間,頻率響應,電平,相位等等層麵上做出不同的變化),而delay/time時間控製器基本上決定了每一次延時信號之間的時間間隔(在其他控製器未介入之前)。
比如原信號出現在0:000秒的位置
當delay/time控製器設定為1000ms的時候,那麽每一次延時信號之間的間隔就是1000ms。
那麽第一次延遲信號就會出現在距離原聲1000ms之後,時間點為1:000s。
第二次延遲信號出現在距離原聲2000ms之後,時間點為2:000s。
第三次延遲信號出現在距離原聲3000ms之後,時間點為3:000s。
通常來說,Feedback控製器決定了每一次延時信號的電平衰減量。當feedback為100%的時候,表示所有延時信號的電平都將不被衰減,它們將永無止盡的一直產生。
在音頻領域中,相同的兩個信號,一倍的電平差為6dB。
所以50%的feedback設定,表示每一聲延時信號都將比之前的小6dB。25%的feedback設定,表示每一聲延時信號都將比之前的小12dB。
12.5%的feedback設定,表示每一聲延時信號都將比之前的小18dB。
以此類推。
通常來說,大部分的延時效果器feedback最大值為100%,隻允許延時信號等於或者小於原信號,極少數的延時效果器可以把feedback調整大於100%,此時,延時信號將會越來越大聲,計算方式同上。此類應用並不常見,這裏暫不討論。
總的來說,Feedback設定越大,延時信號的電平衰減將會越小,聽上去就覺得延時信號的數量很多,反之亦然。


|